Blog
Apr 12, 2025

短视频观看体验的平衡探索

封面影像来源:unsplash.com,封面素材来源于:doodlicons.com

一、前言

随着短视频在内容消费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不同平台和创作者上传的视频格式日趋多样。如何在移动设备上,尤其是竖屏场景中,令不同宽高比的视频都得到最优视觉呈现,成为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结合行业现状、真实数据调研与实际设计实践,分享我在此课题中的探索与解决方案。

二、项目背景与挑战

竖屏播放正在成为移动视频内容的主流模式。然而,移动设备的分辨率和屏幕形态高度碎片化。

以 iOS 为例,iPhone SE gen 3(最新一代经典比例的iPhone手机)逻辑分辨率为 375×667,而 iPhone 16 Pro(最新一代的Pro版本)的逻辑像素为 402×874,不仅高度更高,还需考虑 Home Indicators 等结构元素所占用的覆盖区域。这些差异导致视频播放时可展现的的视窗高度Viewport Height(即Device Height - Home Indicators Height - Bottom Tab Bar Height)在不同设备上有显著不同。

Android 设备的多样性更为显著,由于品牌繁多、屏幕尺寸跨度大,展示区域的变化更加复杂。

而当我们需要在这些不统一的视窗中播放诸如 9:16、2:3 、3:4、4:5 等多种宽高比的视频时,如何兼顾内容完整性(避免过度裁切)与视觉沉浸感体验(消除黑边),成为一个设计难点。

以下示意了常见iPhone机型差异,数据整理自 screensizes.app. 2025年4月20日.

以下示意了常见视频比例. 2025年4月20日.

三、行业通用做法的利弊分析

基于产品调研,抖音、Instagram、YouTube 多个主流平台的短视频播放策略,总结如下:

  1. 对于宽高比小于 X(抖音为16:9,Instagram为3:4) 的竖版视频:

普遍采用 Fill(填充)策略,即放大视频直至填满容器。这种做法在保证屏幕利用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上下裁切。尤其在设备视窗比例与实际视频比例相差较大时,裁切比例更高,影响内容的完整性。 

以下示意了 Fill 模式下,视频比例为 9:21、9:16、2:3、3:4 分别 在iPhone SE 和 iPhone 16 Pro 上的裁切表现:

  1. 对于宽高比大于 X(抖音为16:9,Instagram为3:4) 的竖版或横版视频:

则使用 Fit(适应)策略,以完整呈现内容,上下或左右留有黑边,但视觉有效区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且黑边较小时候观感体验欠佳。 

以下示意了 Fit 模式下,视频比例为 9:21、9:16、2:3、3:4 分别 在iPhone SE 和 iPhone 16 Pro 上的黑边表现:

  1. 视频的位置:

所有平台的视频位置基本采取水平垂直居中,对一些横画幅(宽高比大于 1)的视频来说,会造成视觉重心下移的错觉。  

以下示意了视频比例为2:3、3:4、1:1、4:3、3:2、16:9、21:9 在 iPhone 16 Pro 上的垂直居中表现:

四、解决方案

  1. 填充模式策略:

*** 项目保护阶段,方案已做隐藏处理 ***

该模型能够根据不同设备的视窗范围与视频比例自动做出更佳策略选择,在最大限度保护内容的同时提升视觉美感。

以下示意了该策略模式下,视频比例为 9:21、9:16、2:3、3:4 分别 在iPhone SE 和 iPhone 16 Pro 上的填充表现:

  1. 垂直定位策略:

*** 项目保护阶段,方案已做隐藏处理 ***

以下示意了视频比例为2:3、3:4、1:1、4:3、3:2、16:9、21:9 在 iPhone 16 Pro 上的垂直定位表现:

五、方案优势总结

  1. 智能自适应:无需硬编码每种比例或设备规格,利用 *** 项目保护阶段,方案已做隐藏处理 *** ,提升了适配的效率与准确性。

  2. 统一体验:不同机型与平台下保持一致性展现,不因硬件差异带来割裂感。

  3. 更强的视觉控制:通过适度裁切与位置偏移策略,有效提升观看舒适度,尤其在高端机型上效果尤为显著。

  4. 行业通用性强:适用于各类内容平台与短视频 App,具备良好的产品迁移能力。

六、结语

设备的多样化与内容的多样性,是我们在视频体验优化中无法忽视的挑战。通过建立一套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兼顾内容与屏幕特性的智能填充策略,我们能更从容地面对千差万别的终端设备。

在这个“非统一”的世界里,找到一套“有边界的统一规则”,也许才是最稳妥的答案。

Copyright © 2023 ZZZZeng.

Copyright © 2023 ZZZZeng.